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历史文化

> 二十四孝是哪24孝

二十四孝是哪24孝

孝感动天;戏彩娱亲;鹿乳奉亲;百里负米;啮指痛心;芦衣顺母;亲尝汤药;拾薏异器;埋儿奉母;卖身葬父;刻木事亲;涌泉跃鲤;怀橘遗亲;扇枕温衾;行佣供母;闻雷泣墓;哭竹生笋;卧冰求鲤;扼虎救父;恣蚊饱血;尝粪忧心;乳姑不怠;涤亲溺器;弃官寻母。《二十四孝》全名《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》,是元代郭居敬编录,一说是其弟郭守正,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。

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、不同环境、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。

二十四孝是哪24孝

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,故又称《二十四孝图》。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。“孝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,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。“孝”观念“起源”于殷商时期,而“形成”于周代。

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:一是殷商时期的“孝”强调的是“事鬼神”而非“事人”,其观念尚未形成,其成为“孝”观念之“事人之死”方面的起源。二是殷商时期的“孝”活动虽已出现,但这种活动是自发而非自觉的,亦未上升到观念之层面,其成为“孝”观念之“事人之生”方面的起源。而周代的“孝”不仅回到了“事人”本身,而且成为自觉的活动,标示着“孝”观念的形成。

历史在前进,时代在发展,虽然孝顺父母的方式和内容不断与时俱进,丰富创新,但子女孝敬父母的核心要意并没有发生变化。这大概有三个层级:一曰“米孝”,赡养父母,“养其身”是孝道的基础;二曰“言孝”,尊敬父母,“顺其意”是孝道的关键;三曰“悦孝”,为父母赢得荣耀,“悦其心”是孝道的根本。“米孝”,是指子女为父母养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,使其衣食无忧而安心。

春秋时期鲁国人周仲由,字子路,家境贫寒,生活艰辛,经常以粗粮野菜充饥。有一次吃饭时,周母因病表示想吃白米饭,子路闻言立即放下碗筷,步行几十里买回白米。看到母亲吃着白米饭的笑容,子路心里非常高兴。

此后,为了让母亲能经常吃上白米饭,子路每天徒步几十里上山砍柴换米,风雨无阻,直至母亲去世。后来子路到楚国做官,飞黄腾达,“出则车马,食则列鼎”。可他面对奢华的生活,却总也高兴不起来,常潸然泪下,只因未能让母亲享福而愧疚不已。 "言孝”是指子女对父母和颜悦色,时常嘘寒问暖使其倍感温暖顺心。

在古代,由于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,常常“生死茫茫不相知”、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。正因如此有了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的古训。现如今许多儿女为生计外出学习工作,动辄离家千里之外,甚至定居异国他乡。虽然现在交通便捷,电话微信交流方便,但有的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父母,偶尔通话也是心不在焉,敷衍了事,可谓“惜时如金”。

某大学曾就此做了一项校园调查,结果显示其在校学生每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的不足全校学生的10%;平均与父母通话的时间仅占全年通话时间的3%;与父母通话费用占个人月话费的1%。更有个别学生除了向父母要钱外,从不给父母打电话联系。 “悦孝”是指子女的言行使父母感到荣光而欢心。从个人角度说起大概有三:其一,要爱护自己的身体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
身体健康,性格健全,心理强大是做一切事情和孝敬父母的前提,也是父母的最大心愿。其二,要夫妻恩爱,家庭和睦。只有子女家庭幸福,生活美满,父母才能安心放心,这也是父母最高兴的事情。

其三,要遵纪守法,努力工作。遵纪守法是底线,作为子女不能违法乱纪使父母蒙羞。努力工作是立身之本,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自立于社会,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和父母撑起一片天,使父母心里踏实,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。

这才是“悦孝"之始。

标签: 二十四孝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li/4685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