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历史文化

> 根号三等于多少

根号三等于多少

≈1.732。

根号3是一个无理数,它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,无论算多久也算不出小数部分的规律。但是根号3不一定只能用计算器算出结果,它的大致结果也能通过手算算出。

1²<3<2²

取g=1

(1) Ans=(1+3/1)/2=2

(2) Ans=(2+3/2)/2=1.75

(3) Ans=(1.75+3/1.75)/2=1.732

(4) Ans=(1.732+3/1.732)/2=.....

一直计算下去,直到满足你所需要的精度

根号1≈1

根号2≈1.414

根号3≈1.732

根号4=2

根号5≈2.236

根号6≈2.449

根号7≈2.646

根号8≈2.828

根号9=3

根号10≈3.162

根号三等于多少

现代,我们都习以为常地使用根号(如√等),并感到它来既简洁又方便。

古时候,埃及人用记号“┌”表示平方根。印度人在开平方时,在被开方数的前面写上ka。阿拉伯人用 表示 。1840年前后,德国人用一个点“.”来表示平方根,两点“..”表示4次方根,三个点“...”表示立方根,比如,.3、..3、...3就分别表示3的平方根、4次方根、立方根。到十六世纪初,可能是书写快的缘故,小点上带了一条细长的尾巴,变成“ √ ̄”。1525年,路多尔夫在他的代数著作中,首先采用了根号,比如他写4是2,9是3,但是这种写法未得到普遍的认可与采纳。

与此同时,有人采用“根”字的拉丁文radix中第一个字母的大写R来表示开方运算,并且后面跟着拉丁文“平方”一字的第一个字母q,或“立方”的第一个字母c,来表示开的是多少次方。例如,中古有人写成R.q.4352。数学家邦别利(1526~1572年)的符号可以写成R.c.?7p.R.q.14╜,其中“?╜”相当于括号,P(plus)相当于用的加号(那时候,连加减号“+”“-”还没有通用)。

直到十七世纪,法国数学家笛卡尔(1596~1650年)第一个使用了现今用的根号“√ ̄”。在一本书中,笛卡尔写道:“如果想求n的平方根,就写作 ,如果想求n的立方根,则写作 。”

有时候被开方数的项数较多,为了避免混淆,笛卡尔就用一条横线把这几项连起来,前面放上根号√ ̄(不过,它比路多尔夫的根号多了一个小钩)就为现时根号形式。

立方根符号出现得很晚,一直到十八世纪,才在一书中看到符号 的使用,比如25的立方根用 表示。以后,诸如√ ̄等等形式的根号渐渐使用开来。

由此可见,一种符号的普遍采用是多么地艰难,它是人们在悠久的岁月中,经过不断改良、选择和淘汰的结果,它是数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,而不是某一个人凭空臆造出来的,也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。

按住ALT,然后按顺序按41420(小键盘)就可以打出电脑中的根号“√”。

标签: 根号 等于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li/11el4z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