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科普知识

> 人参立枯病原因及防治

人参立枯病原因及防治

人参立枯病主要是因为感染了立枯病菌引起的,这些病菌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,春季气温升高后,就会侵染到人参植株。气候情况也会影响,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容易出现此病害。要想预防立枯病,可提供松通气性好的沙质壤土,定期松土,播种前对种子消毒,发现病株拔除掉,及时喷药处理。

一、出现原因

1、病菌越冬感染:人参立枯病主要因为感染了立枯病菌引起的,病菌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,到了来年春季的时候,气温逐渐升高,当环境适宜时,就会侵染到人参植株,导致病情蔓延。

2、气候影响:气候情况也会影响到人参的生长情况,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,容易出现此病害。

二、防治方法

1、田间管理:要想预防人参立枯病出现,从土壤方面就要做好预防措施,提供疏松通气性好的沙质壤土,定期施入充分腐熟的肥料。对于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,定期松动土壤保持疏松,及时排水避免积水,这样能减少病害出现。

2、种子消毒:播种之前,需对种子进行消毒,可用多菌灵拌种,或是用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种10-30分钟。

3、拔除病株:发现有病株出现的话,可以及时拔除掉,然后进行销毁。

4、使用药剂:拔除病株后,可喷施15%立枯灵500倍液、70%土菌消1500倍液,发病后使用恶霉灵3000倍液、天达参宝600倍液、适乐时750倍液、72%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施,也能控制住病情的蔓延。

人参立枯病原因及防治

怎样防治人参立枯病?

立枯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,参区普遍发生,立枯病不仅为害1~2年生幼苗,三至四年生以上植株在生育初期,亦常受此病危害,一般发病率为6.2%~22.7%,常造成参苗成片死亡,损失较重,是参业生产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。

(1)病状

立枯病病菌侵害表土以下(3~6厘米),干湿土交界处茎部,被害组织初呈浅黄褐色,然后被害茎部腐烂和缢缩呈黄褐色长斑,使植株死亡。病菌侵染幼苗,可使小苗不能出土,出苗后主要侵害茎部,发病后,从中心病株迅速向四周蔓延,幼苗依次倒伏,造成成片幼苗死亡(图14)。

图14 人参立枯病

1.病原菌丝体 2.立枯病幼苗

(2)发病原因

病原菌为丝核菌属真菌。该病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。第二年春土壤温湿度适宜时,开始萌发侵染植株,逐渐向四周蔓延,此菌是一种偏酸性的兼性寄生菌,在土壤中可存活2~3年。立枯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。当气温在12~18℃,土温在14~16℃,土壤湿度30%~35%,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病较多。东北地区5月末开始发生,6月上中旬为盛期,6月下旬为末期,7月上旬基本停止。华北地区约提早1个月发生。土壤5厘米深的温度在15~17℃,含水量为27%~32%,立枯病发生蔓延极为迅速。

(3)防治方法

①选用疏松的土壤或砂质壤土,实行隔年整地,用充分熟化的土壤栽参。

②作床后,在床面上每平方米施入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~15克,并拌入5厘米深土层中进行土壤消毒。

③用种子量0.2%~0.3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,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④用绿亨1号2000倍液在人参出苗前灌溉土壤深入2~3厘米土层对人参立枯病防效达94.2%,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、高效、广谱内吸性农药,主要对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有特效。

⑤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,并用400~600倍液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,以防未病植株发病。

人参立枯病在各个栽培地区均有发生,人参立枯病怎么防治?

在中国,人参自古以来被称为“草药之王”。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是著名的滋补品,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。市场需求一直很可观,种植效益也很好。在人参种植过程中,如果管理不当,很容易遇到一些疾病。今天,边肖将带您了解人参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。一、人参病。1.有害症状。病主要影响叶、根、根。发生在7-8月雨季湿度高的时候。4年以上的植物病情特别重。叶子上的伤口浸满了水,呈深绿色。根部感染黄棕色软腐病,根皮易剥落,内部组织呈黄棕色不规则花纹,有腥味。

2.预防和控制方法。(1)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;增加磷肥和钾肥的使用量;(3)发现病株立即摘除并焚烧,病点用5%石灰乳消毒;发病前每7~10天喷1次1:1:120 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500倍液,连续2~3次。二、人参菌核病。人参的核盘菌会损伤4年以上人参的根,芽和芦苇头也可以被杀死。发病初期根部外观无异常,但内部组织柔软,指压脆弱,然后逐渐变成灰黑色软腐。患病植株的地上茎叶前期轻度皱缩,后期枯萎死亡。春秋季气温低、湿度大、土壤透气性差时容易蔓延。

(1)注意排水,防止湿度过大;发现病株后,用土挖出来,用5%石灰乳消毒病点,然后换成无病土;病重的地块,挖人参根加工商品或消毒后另地种植。第三,人参枯萎病。1-3年生人参在出苗和展叶期间发病严重。受伤的人参苗茎在土面下干湿土交界处收缩成褐色环状,苗崩死。(1)播种前用每亩3公斤50%多菌灵处理土壤;(2)病株立即清理焚烧,病点用5%石灰乳消毒。加强田间管理,保持通风,避免土壤湿度过大。以上是人参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。我们必须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。

人参的立枯病该如何防治

立枯病是西洋参幼苗期主要病害,发病普遍,寄主广泛。发病严重时成片倒伏死亡。被害率在20%左右。

(1)病症发病部位在幼苗基部,多在土层干湿土交接处的茎部,于土面下3~5厘米深处,病菌侵入嫩茎后,开始呈黄褐色凹陷长斑。逐渐引起茎内腐烂变黑,破坏输导组织,被害部位缢缩,致使水分和养料不能上下运输而使地上部死亡倒伏(见图31)。

图31 苗立枯病(引自刘铁城的《中国西洋参》)

(2)发病条件立枯病多为丝核菌及镰刀菌寄生所引起,两种菌都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腐殖质上营腐生生活,一般可存活2~3年,遇适宜的条件即可侵染蔓延,以菌丝从伤口或直接侵染幼茎。病原以菌核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,于低温多湿条件下侵染发病。土温12~15℃,土壤含水量35%以上,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尤为严重。随着气温升高,茎部木栓组织逐渐形成即停止发生。(3)防治方法①药剂拌种:用种子量0.3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,有较好的防治效果,并可兼治其他病害。②土壤处理:播种或移栽前,每平方米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克和木霉20克与细土15千克拌匀,播种或移栽时作1平方米的垫土和盖土。③幼苗期若发现立枯病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平方米灌药液5~10千克,需深入土层约3~5厘米,并对植株叶面及茎基部喷洒药液,每7~10天一次,以控制立枯病不再蔓延。

此外还可每平方米用速克灵15克拌土后覆盖;也可用77%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,深入土层5~6厘米,7~10天1次,共施药3次。以上两种农药经试验在防治西洋参立枯病上均取得显著效果。

标签: 立枯病 人参 防治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ke/lo45dd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