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教育

> 方寸之木,高于岑楼是什么意思?

方寸之木,高于岑楼是什么意思?

意思是:方寸:比喻小;岑:尖顶高楼。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。比喻类比不当

方寸之木,高于岑楼是什么意思?

成语名字:方寸之木,高于岑楼

成语发音:fāng cùn zhī mù,gāo yú cén lóu

成语解释:方寸:比喻小;岑:尖顶高楼。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。比喻类比不当
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。”

成语繁体:方寸之木,高于岑樓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较

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
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

寸木岑楼是什么意思?

【拼音】 cùn mù cén lóu

【解释】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。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,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。后也比喻差距极大。

【出处】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。”

【例子】

【相关】百度“寸木岑楼”

寸木岑楼诗词典故

在平时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对典故都再熟悉不过了吧,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寸木岑楼诗词典故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岑楼: 尖而高的楼。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相比。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。”

一位任国人问孟子的学生屋庐子:“礼与食哪个重要?”屋庐子随口答道:“礼重要。”任国人又问道:“娶妻与礼哪个重要?”屋庐子答道:“还是礼重要。”

任国人穷追不舍,继续问道:“要是按着礼节去找吃的,恐怕就要挨饿,甚至会饿死如果不按着礼节去找吃的,可能就会有吃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办事吗?又比如,假如按照礼仪迎亲,就讨不到老婆要是不按礼仪迎亲,就能讨到老婆,还一定要按礼仪迎亲吗?”这一问,屋庐子答不出来。第二天,他便去邹国向孟子请教这些问题。

孟子听后说道:“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?如果不估计根基的高低是否一致,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尖顶的高楼还要高。可以说金子比羽毛重,但能够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羽毛还要重吗?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,当然是吃的`重要。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,当然是娶妻重要。”你去这样回答他:“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,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,便得不着吃的,那么他会去扭折吗?越过东边邻居家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,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,便得不到妻子,那么他会去搂抱吗?”

“寸木岑楼”即由“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”变化而来,用来比喻类比或判断事物,由于标准和基础不一样,会得出差别很大甚至错误的结论。

寸木岑楼成语典故

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习历史人物的智慧,吸取历史故事的经验,还可以收获许多学习生活上的小哲理,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,快乐学习,成长为一个更加睿智的人,整理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成语典故,以下是:寸木岑楼 。

“寸木岑楼”成语由“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”变化来,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

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,屋庐子随口答道“礼重要”。任人又问道:“娶妻与礼哪个重要?”屋庐子答道:“还是礼重要。”

随后,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:“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,恐怕就要挨饿、甚至饿死;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,可能就会有吃的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?再有,假如按照亲迎礼,就得不到妻子;要是不行亲迎礼,就能得到妻子,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?”

这一问,屋庐子没有答出来。第二天,便去邹国,转告了老师孟子。

孟子听后,说道:“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?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,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。说金子比羽毛重,但是,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?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,何止于吃的重要?拿娶妻的'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,何止于娶妻重要?你去这样回答他:‘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,自己便有了吃的;而不扭折,便得不着吃的,那么他会去扭折吗?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,便得到了妻子;而不去搂抱,便得不着妻子,那么他会去搂抱吗?”

后人用“寸木岑楼”成语来比喻差距悬殊。

《孟子.告子下》的翻译

《孟子.告子下》的翻译:

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:“礼和食哪样重要?”屋庐子说:“礼重要。”那人问:“娶妻和礼哪样重要?”屋庐子说:“礼重要。”那人又问:“如果非要按照礼节才吃,就只有饿死;不按照礼节而吃,就可以得到吃的,那还是一定要按照礼节吗?

如果非要按照‘亲迎’的礼节娶妻,就娶不到妻子;不按照‘亲迎’的礼节娶妻,就可以娶到妻子,那还是一定要‘亲迎’吗?”屋庐子不能回答,第二天就到邹国,把这话告诉了孟子。

孟子说:“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?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,只比较顶端,那么,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。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,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?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,何止于吃的重要?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,何止于娶妻重要?

你去这样答复他:扭折哥哥的胳膊,抢夺他的食物,就可以得到吃的;不扭,便得不到吃的,那会去扭吗?爬过东边人家的墙壁去搂抱人家的处女,就可以得到妻子;不去搂抱,便得不到妻子,那会去搂抱吗?”

《孟子.告子下》的原文:

任人有问屋庐子曰:“礼与食孰重?”曰:“礼重。”“色与礼孰重?”曰:“礼重。”曰:“以礼食,则饥而死;不以礼食,则得食,必以礼乎?亲迎,则不得得妻;不亲迎,则得妻,必亲迎乎?”

屋庐子不能对,明日之邹以告孟子。孟子曰:“于答是也何有?不揣其本,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搂。金重于羽者,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?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,奚翅食重?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,奚翅色重?

往应之曰:‘紾兄之臂而夺之食,则得食;不紾,则不得食,则将紾之乎?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,则得妻;不搂,则不得妻,则将搂之乎?”’

扩展资料

写作背景:

孟子,名轲,字子舆,战国中期鲁国邹人(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),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。是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孔子学说的继承者,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。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,幼年丧父,家庭贫困,曾受业于子思(孔伋,是孔子的孙子)的门人(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)。

学成以后,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,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到过梁(魏)国、齐国、宋国、滕国、鲁国。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,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。而他继承了孔子“仁”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“仁政”思想,被称为“亚圣”。

孟子的治国思想、政治观点(仁政、王霸之辨、民本、格君心之非,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)和政治行动,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,属儒家经典著作。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,主张德治。

文章简介:

以诡辩对诡辩,以极端对极端。这是孟子在这里所采用论辩方法。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,把食与色的问题推到极端的地步来和礼的细节相比较,提出哪个重要的问题,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回答食、色比礼更重要。

屋庐子当然不会这样回答,但由于他落入了对方的圈套而不能够跳出来,所以就只好语塞而求助于老师了。孟子一听就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,并且生动而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不揣其本,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。”接着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分析任国人诡辩的症结所在。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方法问题。

孟子的意思很明确,比较应该让以较的对象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,同一基准上,而不应该把一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细节相比较。这样比较出来的结果,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了。所以,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说法,从而战胜论辩的对方。

“寸木岑楼”这个成语为什么得出的比喻义

寸木岑楼 [ cùn mù cén lóu ]

【解释】: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。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,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。后也比喻差距极大。

【出自】: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。”
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;指类比不当

标签: 之木 岑楼 高于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jiao/y2qpxe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