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教育

> 胸中正,眸子瞭是什么意思?

胸中正,眸子瞭是什么意思?

意思是:眸子:瞳仁,眼睛;瞭:明亮。心地纯正,眼睛明亮

胸中正,眸子瞭是什么意思?

成语名字:胸中正,眸子瞭

成语发音:xiōng zhōng zhèng,móu zǐ liǎo

成语解释:眸子:瞳仁,眼睛;瞭:明亮。心地纯正,眼睛明亮
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眸子不能掩其恶,胸中正,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则眸子眊焉。”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
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

胸中正眸子瞭成语解释

【成语原文】:胸中正,眸子瞭

【标准发音】:xiōng zhōng zhèng,móu zǐ liǎo

【繁体写法】:胸中正,眸子瞭

【胸中正眸子瞭是什么意思】:眸子:瞳仁,眼睛;瞭:明亮。心地纯正,眼睛明亮

【胸中正,眸子瞭成语接龙】:成竹在胸 → 胸中正,眸子瞭 → 无龙龙了

【用法分析】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【读音预警】:注意多音字:中 ① zhōng 中国、人中(穴位);② zhng 中奖、中靶。注意多音字:正 ① zhēng 正月、正旦(农历正月初一);② zhèng 正常、正旦(戏中称女主角)。

【出处说明】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眸子不能掩其恶,胸中正,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则眸子眊焉。”

请问“眸子不能掩其恶。胸中正,则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则眸子眊焉”是什么意思

意思:眼睛不能掩盖他的丑恶。心胸端正,眼睛就明亮;心胸不正,眼睛就昏暗。

出自:战国 孟子《孟子·离娄上》

原文选段:

孟子曰:“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眸子不能掩其恶。胸中正,则眸子了焉;胸中不正,则眸子眊焉。听其言也,观其眸子:人焉廋哉!”

孟子曰:“恭者不侮人,俭者不夺人。侮夺人之君,惟恐不顺焉,恶得为恭俭!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!”

释义:

孟子说:“观察人,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地方了,眼睛不能掩盖他的丑恶。心胸端正,眼睛就明亮;心胸不正,眼睛就昏暗。听人说话,观察他的眼睛,他的善恶能藏匿到哪里去呢?”

孟子说:“谦恭的人不会欺侮他人,俭朴的人不会强夺他人。有些国君一味欺侮,强夺他人,还唯恐别人不顺从自己,怎么能做到谦恭、俭朴呢?谦恭、俭朴这两种美德难道能用声音和笑脸做到吗?”

扩展资料

本章中,孟子认为“仁义”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出发点,是个人人格培养与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,而当统治者保持并发挥了“仁义”之后,它又变成了法先王、行仁政的出发点与途径。

孟子认为正因为“仁义”无论对于个人道德修养还是对于国家安定,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,所以人们应当将“仁义”作为自身生存的第一要义,甚至在必要的时候“杀身成仁”、“舍生取义”。

他认为“仁义”是人的本性所在,所以统治者如果从自身的“仁义”本性出发推行仁政,那么也必然能顺应百姓的“仁义”本性,而得到百姓的拥护那些暴政、苛政之所以得不到百姓的拥护,就是因为它们都是违反人的“仁义”本性的。

孟子认为施行仁义其实很容易,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就可以了,人人都在小事上遵循仁义的原则,天下也就太平了。

胸中正则眸子瞭

孟子曰:“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眸子不能掩其恶。胸中正,则眸子瞭[liǎo]焉,胸中不正,则眸子眊[mào]焉。听其言也,观其眸子,人焉廋[sōu]哉?”

孟子说:“一个人身上存于内而表现于外的,没有哪一处强过他的眼睛。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丑恶的灵魂。心正,眼睛就明亮;心不正,眼睛就昏暗。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,观察他的眼睛,这人的善恶能躲到哪里去呢?”

听其言,观其目,真诚的人眼睛是清澈的,不真诚的人眼睛是混浊的,看眼睛可以看出人是否真诚不说谎,诚则明,明则诚,一个真诚不虚的人可以心明眼亮,生发智慧,反过来智慧充足也会更加真诚。

标签: 瞭是 眸子 胸中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jiao/y263e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