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教育

> 渔人得利是什么意思?

渔人得利是什么意思?

意思是: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。

渔人得利是什么意思?

成语名字:渔人得利

成语发音:yú rén dé lì

成语解释: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
成语繁体:漁人得利
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正音:得,不能读作“dě”。

近义词: 渔翁得利 查看更多渔人得利的近义词>>

成语例句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鹬蚌相持,自己渔人得利。”



鱼翁得利是什么意思

出自《战国策·燕策》的寓言故事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说的是双方相争持,让第三者得了利。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,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,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。选文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,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,挺身而出,去劝谏赵惠王,苏代用“鹬蚌相争,渔瓮得利”的故事,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,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,纵观战国风云,权衡利弊得失,三思而行。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,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,而是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,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,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。

揭示道理

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,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。鹬和蚌都想置对方于死地,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,大家应该互相谦让,互相礼让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
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,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,就会两败俱伤,使第三者坐收渔利。所以,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,不能因小失大。它告诉人们:大敌当前,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,消除矛盾,团结一致,共同对付敌人。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,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,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,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,否则,内部争斗不休,互不相让,只会两败俱伤,使第三者得利,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,化解矛盾,互相谦让,以免顾此失彼,让别人钻空子。

渔翁得利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

【成语】:

渔翁得利

【拼音】:

wēng

【解释】:

渔翁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成语典故

【出处】:

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蘁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
词语辨析

【结构】主谓式

【近义词】渔翁得利

【同韵词】粗心浮气、适情率意、以售其伎、张筵设戏、叩阍无计、云阶月地、牛眠地、抅奇抉异、吹唇沸地、辞不达意、......

【年代】古代[1]

成语出处

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

渔翁得利什么意思?

渔翁:比喻第三者。

此成语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典故

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蘁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
译文

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。有一只鹬鸟,伸嘴去啄河蚌的肉。河蚌连忙把壳合上,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。鹬鸟就说:‘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会死。’河蚌也对鹬说:‘今天不放开你,明天不放开你,你就会死!’两个谁也不肯放。渔夫看到了,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。

渔翁得利

“渔翁得利”是一个成语,具体释义如下:

读音:yú wēng dé lì

表达意思: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,从中得到好处。同“渔人得利”。

词性:通常在句中作主语、宾语、谓语、定语,修饰主语或宾语。

例句

1、赵阳心中紧张略减,看着由远及近的红光中逐渐出现了一个阴柔俊朗的男子,暗自思索,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

2、在同行之间挑拨离间,以为可以渔翁得利,却被揭穿谎言,落得里外不是人;或为竞争需要,乱说同行是非,惹来同行鱼死网破的反击,致全行业受损。

3、如果你很快的就放弃了,这时候别的销售者就有可能从中渔翁得利。

标签: 渔人得利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jiao/k94k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