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教育

> 鼎分三足是什么意思?

鼎分三足是什么意思?

意思是:见“鼎足三分”。

鼎分三足是什么意思?

成语名字:鼎分三足

成语发音:dǐng fēn sān zú

成语解释:见“鼎足三分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今番克敌制胜,谁人及得先生良法。正是鼎分三足,缺一不可。先生不必推却。”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三方分立
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近义词: 鼎足三分 查看更多鼎分三足的近义词>>



鼎分三足的意思及成语故事

三分鼎足

拼音:sān fēn dǐng zú

解释: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
成语故事: 

    公元前203年,汉将韩信灭了齐国,被刘邦封为齐王,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,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,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,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。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,最后被吕后诱杀。

鼎足三分的意思及成语解释

鼎足三分

拼音:dǐng zú sān fēn

解释: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
出处:

例子:汉家王气已将尽,~各自雄。(元·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二折)

三分鼎足是何意?出自于哪?

【释义】比喻像鼎的三只脚一样,三者各立一方,并立对峙。也形容三分天下,鼎足而立。

【出处】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。

公元前203年,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韩信统率大军荡平了齐国,派人去向刘邦请求说:“齐国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,如果不暂立一个王来镇压它,形势肯定不稳。希望让我暂代齐王,这对稳定当前局势较为有利。”

刘邦当时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,处境不利,只得同意韩信当齐王。

韩信的谋士蒯通,分析天下大势后认为,韩信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。他对韩信说:“一个人的贵贱,看骨骼形相;喜忧,看脸上气色;成败,看他的性情和决断大事的能力,用这三条来看相,保证万无一失。”韩信就请他看相。蒯通望着韩信,良久,又让韩信转过身去,想了一会,说道:“您的面相,将来最高不过封侯,而且还有性命危险;从您的背影看来,将来却是贵不可言。”

韩信感到不可理解。

蒯通说:“楚汉相争,旷日持久,百姓怨恨。平庸无能的人,断不能平息这场战争。你如果帮助汉王得了天下,将来不过封侯,而如果背叛汉王自立,您就可以跟楚汉三分天下,像鼎的三足一样相互对峙(三分鼎足)。这样,刘、项谁也不敢先动手。以您的雄才大略,去阻止楚汉的争斗,这样做顺应了百姓的愿望,谁不感谢您的恩德?天下诸侯,一定会服从。天赐良机,切莫错过,否则,您现在帮刘邦,将来反受其祸,望您三思啊!”

韩信听了蒯通之言,觉得进退两难,最后还是决定不背叛刘邦而落不义之名。后来韩信在垓下用“四面楚歌”之计,逼得项羽乌江自刎,刘邦得了天下。韩信被封淮阴侯,但刘邦总怀疑他会造反,而且蒯通的言论也传到耳中,于是乘韩信不备,让吕后把他诱杀了。

三分鼎足的意思是什么 近义词

三分鼎足的意思: [sānfēndǐngzú]

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
三分鼎足百科解释:

【典故】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【释义】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【近义词】三分鼎立

三分鼎足的详细解释: 三分鼎足 [sān fēn dǐng zú]

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
三分鼎足的近义词: 三分鼎立,鼎足之势,三足鼎立三分鼎足的出处: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
标签: 鼎分三足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jiao/k5yyk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