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教育

> 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

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

五常之道五常是指“仁、 义 、礼 、智、 信”。

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

“仁义礼智信”为儒家“五常”,孔子提出“仁、义、礼”,仁以爱人为核心,义以尊贤为核心,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。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“智”,构成四德或四端,曰:“仁之实事亲(亲亲)是也;义之实从兄(尊长)是也;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;智之实,知斯二者弗去是也。”董仲舒扩充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后称“五常”。 这“五常”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,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。



五常之道指的是什么?

五常之道的定义:

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是指“人”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,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。

五常之道的历史渊源:

孔子最早提出“仁、义、礼”,孟子扩充提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,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后称“五常”。这“五常”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,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。《三字经》中云“曰仁义,礼智信,此五常,不容紊 ”。仁,即二人。

扩展资料:

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,经过现代改造,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。 义,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:“仁至义尽”。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,如义诊、义演、义卖、义务等,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。礼从广义说,就是讲文明;从狭义说,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,谓“礼节”、“礼仪”。

作为个体修养涵养,谓“礼貌”;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,谓“礼让”。智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,这是今天仍要发扬的。

信是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,这是做人的根本,是兴业之道、治世之道。守信用、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——五常

五常儒家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什么,儒家的五常之道是指的是什么

1.儒家五常之道五常指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是用以调整、规范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。

2.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。

3.孔子最早提出“仁、义、礼”,孟子扩充提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,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后称“五常”。

4.这“五常”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,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。

5.《三字经》中云“曰仁义,礼智信,此五常,不容紊”。

6.仁,即二人。

五常是哪五常?

“五常”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
孔子最早提出“仁、义、礼”,孟子扩充提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,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后称“五常”。这“五常”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,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。

扩展资料:

义,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:“仁至义尽”。义成为一种人生观、价值观,如“义不容辞”,“义无反顾”,“见义勇为”,“大义凛然”,“大义灭亲”,“义正辞严”等;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,如义诊、义演、义卖、义务等,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。

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、一个社会、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。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。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,其价值取向为“和谐”。继承发扬礼,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。

五常是哪五常

1、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.德,即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

《书·泰誓下》:“今 商王 受 ,狎侮五常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五常即五典,谓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,五者人之常行。”

2、谓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.行。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道五常之行,使之阳而不散,阴而不密。” 郑玄 注:“五常,五.行也。”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五:“夫禀五常之气,有静有燥。”

3、谓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
汉 董仲舒 《贤良策一》:“夫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常之道,王者所当修饬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时令论下》:“圣.人之为教,立中道以示于后,曰仁、曰义、曰礼、曰智、曰信,谓之五常,言可以常行之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:“此禽五常足备之物,岂忍害之。”

4、即五伦。

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御史五常》:“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,正欲为五常主张也。使我今日谢绝故旧,是为御史而无一常。”

5、指 三国 蜀 马良兄弟五人。他们的字都有‘常’字,故称。

《三国志·蜀志·马良传》:“ 马良 字 季常 , 襄阳 宜城 人也。兄弟五人,并有才名,乡里为之谚曰:‘ 马 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’ 良 眉中有白毛,故以称之。” 唐 黄滔 《祭司勋孙郎中》:“ 刘家 则三嘏扬芳, 马氏 则五常擅美。”

标签: 五常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jiao/k5k2l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