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秒懂百科馆 >

教育

> 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是什么意思?

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是什么意思?

意思是:经师:古代教官;人师:为人师表的人;遭:遇到。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,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

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是什么意思?

成语名字: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

成语发音:jīng shī yì yù,rén shī nán zāo

成语解释:经师:古代教官;人师:为人师表的人;遭:遇到。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,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

成语出处: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灵帝纪》:“昭曰:‘盖闻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。’”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慨叹

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
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例句: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桓帝延熹七年》: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,愿在左右,供给洒扫。”



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遇”的意思

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遇”的意思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,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。

扩展资料:

这句话出自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灵帝纪》:“昭曰:‘盖闻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。’”

汉灵帝时期,博学多才而又为人正直的郭泰深受人们的爱戴,魏昭儿时多次去拜访他,表示愿意做他的随从帮他打扫庭院,郭泰问他为什么不去读诗书而给他当佣人,魏昭回到道: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。”,郭泰十分欣赏他。

袁宏(约328年——约376年),字彦伯,小字虎,时称袁虎。

东晋玄学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。

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

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尚的参军,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,并出任东阳太守。

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《后汉书》,继荀悦编著《汉纪》后,他编著了《后汉纪》,并著有《竹林名士传》三卷及《东征赋》、《北征赋》、《三国名臣颂》等篇。

今存《后汉纪》三十卷。

太元初年去世。

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是何意·出自于哪?

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”比喻能够传授知识的老师多得很,能够育人的老师就不多了。

此典出自晋代袁宏《汉纪·郭泰传》:“经师易获,人师难得。”

东汉末年,有个大学者名叫郭泰,他道德品质都十分高尚。一天,他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正在给他打扫书房,那童子长得眉清目秀,而且举止有礼。于是他就问那个童子说:“你叫什么名字?几时来的?”那童子彬彬有礼地答道:“我叫魏昭,是这两天才由府上总管收下来的仆人,分派我给您做清洁工。”郭泰问题:“你认识字、读过书吗?”魏昭说:“读了一点。”于是郭泰拿起一本较容易的书考问他,觉得这孩子不但聪明,而且很有学问。郭泰说:“你有这么好的素质,应该继续学习啊,来这里做仆人岂不是浪费青春吗?”魏昭说:“我是专门投到你府上来的,因为我听说‘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’,所以想到你身边来,学习怎样做人啊!”郭泰听了,深深地被这孩子积极进取的行为感动,于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学生,尽心竭力地教育培养他。魏昭后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。

“经师”:教书的教师;“人师”:育人的老师。

经师易得,人师难求的意思是,什么?

“经师易得,人师难求”

1、翻译: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;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,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就不那么容易了。

2、意义: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、品行、言语影响学生,有道德、有品性,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,这叫人师。这表明了一位因材施教、以德服人的好老师是非常罕见的,也勉励教师们一定要以高尚品格去教化学生,而不拘泥于书本知识;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来进行教育。

3、出处:东晋史家袁宏的《后汉纪》有句名言: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。”后来司马光把这句话写进他的《资治通鉴》。经师,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:人师。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。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。

扩展资料:

《资治通鉴》内容简介:

《资治通鉴》的内容以政治、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,兼及经济、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,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、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。

书名的由来,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而钦赐此名的。由此可见,《资治通鉴》的得名,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,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。

《通鉴》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,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,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,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,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。它的内容以政治、军事的史实为主,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、成败、安危之迹,作为历史的借鉴。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。

经师易求,人师难得

经师易求,人师难得出自《周书卷四十五·列传第三十七》。

经师: 传授经书的大师或师长。人师: 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。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”或“经师易求,人师难得”,当是古代流行的俗话。意思是说能讲解经书的教师容易遇到、找到,能以人格品行影响学生,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老师很难遇到和找到。这两句话强调的是,老师对书本知识的精通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德行。

一个优秀的老师,应该是“经师”和“人师”的统一,既要精于“授业”、“解惑”,更要以“传道”为责任和使命。

经师易得,人师难求.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

1、释义: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(作经师)并不难;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,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(作人师)就不那么容易了。

2、出处:东晋史家袁宏的《后汉纪》有句名言: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。”后来司马光把这句话写进他的《资治通鉴》。经师,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:人师。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。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。

经师出处:晋,袁宏《后汉记.灵帝纪上》“盖闻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,故欲以卖丝之质,附近朱蓝耳。“东晋史学家袁宏记载,汉灵帝时期,太原名士郭泰博学多才,为人正直,普被推举为“有道”(汉代察举制度中的特举科目)。

郭泰在太学任教时,深受太学学生爱戴,推为领袖,名震京师。当时洛阳有一位神童魏昭,11岁就入太学学习。他拜访郭泰,表示愿意向他求学,说:“尝闻‘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’。愿在左右,供给酒扫。”《后汉纪,灵帝纪》

汉代重经学,经师众多,但其中真正能称为“人师”的却难得一遇。而有心向学的学生,最看重的,不是“经师”,而是“人师”。后来北魏时,魏帝器重大臣卢诞,要他当诸王的老师,也说“经师易求,人师难得。”

扩展资料

创作背景

《后汉纪》的撰写,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。袁宏所以采取编年体裁记录东汉史事,是受了荀悦《汉纪》编写成功的影响。《后汉纪》继《汉纪》而作,但袁宏面临的写作条件却比荀悦困难一些。

当年荀悦撰写《汉纪》的时候,只有《汉书》这一部已确立了权威地位的纪传体西汉史,他运用较高的史学识见和编撰技术,对《汉书》加以剪裁,就写成了卓有成就的新著作。

袁宏著《后汉纪》的前后,关于东汉史的著作有好多种,它们各有短长,袁宏所依据的资料要比荀悦繁富,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功力更比荀悦多一些。

另外,在同类著作上,他有不少竞争对手,他必须在水平上超过他们,才能让自己的著作站住脚。经过历史的选择,现在关于东汉史的著作,只有范晔所著《后汉书》和袁宏所著编年体《后汉纪》保存下来,说明这两部书确有过人之处。

标签: 人师 易遇 经师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mdbkg.com/jiao/5e1y09.html